世界是一部小说——有关小说《原来的你》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思想国 Author Xiong Peiyun
从冬天到秋天,转眼已是九月,一直没再更新。其间发生了一些事情,可叹难与世人道。说到底,生命是各自的辛酸苦楚,各自的灰飞烟灭。
一个人经历的事情或者走过的路多了,就会开始相信命运。当然,相信命运并不意味着必然消极。正如向死而生,至少这种绝境给了我某种无畏或勇敢——人生最终不过如此,无论命运将自己带向何方。
如果承认有生必有死,那么活着本来就是一种古老的绝症。可以说也是这个原因,按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说法,我们每个人并不经历死亡。
虽然离群索居,偶尔我还是会关心和思考这个世界的混乱。看疫情席卷星球,西方的自由社会与东方的责任社会在各自的赛道里奔跑。
对现实世界的许多失望如今藏在心底,不再像从前那样愿意长篇累牍地说出来了。或许也是阅历多了,不敢轻言失望与希望。一旦置于时间的尺度,有关今时今日的思考终究免不了以短量长。而我该如何断定自己此刻对世界的清醒不是幻象?
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丛林法则虽在我的审美之外,但它更接近这个动物世界的本质。变质了的互联网与全球化将世界变成了最广阔的森林,人们独居或者聚居在各自的山洞里,举着火把和骨头防备并攻击同类中的万物。而人类正是从这个“新原始社会”慢慢走向生死未卜的人工智能时代。
虽然一直走在生活的谷底,也许还会继续走下去,在这随风飘荡的尘世。算是为生命留下一点印记吧,今夜我将暂时浮现于人海,脑海里突然闪过年中写下的一首诗。
我冠此名于世,走在大街上。
我坐在你的身旁,颠沛流离。
我在深夜说着只有雨滴能懂的言语。
我趟过大河,然后在大地上沉没。
我和人世一样半途而废。
我是宇宙靜悄悄的宿命。
所幸生活并不总是灰色的,身边还是有些美好事物不时会给我安慰。借着今夜这个机会,我还想特别介绍一下小词在前不久出版的长篇小说《原来的你》。小词只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小作者,在过去的书里我偶尔有所提到,比如十几年前在法国一起寻访罗曼·罗兰的时候。
笛安女士在封底做了推荐,她和我一样见证了这部小说最初的完成与出版。如其所述,“十三岁到十七岁的四年,相当于大人们的多少年呢?我也算是见证过《原来的你》的诞生……”
而我也在封底写了这样一段话——
半生挑雪填井,诸事未成。有缘看着一个孩子几年间将她的一点点灵感变成一部长篇,终究是幸运的。人类充满劳绩,慢慢地走啊,没有哪个过程不是结果本身。
故事牵涉三代人,这是一部关于罪恶、慈悲与和解的小说。作为最早的一批读者,小说出版后我曾和几位朋友做过一些简单的讨论。有的感叹作者为每一个小小角色构建了百转千回的命运之后,却风轻云淡地说人物的“命运都是他们自己书写的”。有的感叹传统悬疑小说又称“whodunnit”,而小词却剑走偏锋,抹掉后缀,只关心“who”,因此让这小说有“元小说”的意味,即“关于小说的小说”。
《原来的你》
熊小词 著
点击图片 一键购买
而《原来的你》留给我的最深印象经历了从最初有关记忆与存在之思辨慢慢过渡到其中那句“世界是一部小说”的命题或论断。至于藏在这个隐喻或者现实背后的仍是一个永恒的谜题——我是谁?原来的我是谁?
抛开小说的主题,“我是谁”是我一生的困惑。而具体到原来的我,我可以回到童年吗?——实话说我并不想回去。那时候的我,贫穷到似乎连灵魂都没有。既不知道何谓自由与责任,也不知道什么是爱。好在我后来将它们一一找到了。
而且人生长远,我不是一个鼓吹“活在当下”的人,也不时刻渴望“Tomorrow is another day”。我需要给生命一些时间感,需要一些可以沉浸的快乐或痛苦,否则我会觉得自己每天活得像是朝生暮死的蜉蝣。人生几万天,岂能让几万只互不相干的蜉蝣连成我的一生?在此意义上,我们各自的世界也真的是一部部小说,而不是一个个无意义的信号。至于谁是幕后的写作之手,偶然性是永恒的谜题。
小词说“未来是我们遗忘的过去”,我喜欢这种倒转乾坤的时空感。由于特殊的原因,我自己最想完成的作品至今还没有完成。
有一点值得庆幸,游游荡荡那么多年,我的魂魄一直在东方,这里至少有汉语的家园可以安歇。而且心中的蓝图还在。感谢过往的种种幻灭,它们解释了今日之我为什么更愿关心想象中的世界。又毕竟我不那么感兴趣的现实世界早已插满了他人的旗帜,而最想播种的想象世界却依旧寸草未生——只是我心里还抱着些许热望,借小词写在《原来的你》里的话说,“一无所有亦是无穷”。
许久没有更新思想国了,下次出现亦不知何时,人生多艰,且祝安好。先到这。
你可能还会喜欢:
后人是如何追忆盛唐的?
金秋开学季|出版社联合书单来啦!